首页 > 常识 >

九鼎八簋是什么东西(一天一件文物:战国早期曾侯乙九鼎八簋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1-27 16:45:42    

周代礼仪把鼎、簋作为主要礼器。奇数铜鼎与偶数铜簋搭配,其数量、形制与组合关系,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。天子用九鼎八簋,诸侯用七鼎六簋,大夫用五鼎四簋,士用三鼎二簋或一鼎。


不过在实际考古中,“九鼎八簋”却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墓中,比如这一套曾侯乙九鼎八簋。

出土照片 来自网络

曾侯乙只是诸侯,却享受了九鼎八簋的天子待遇。一般认为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结果,是僭越。不过也有研究者认为这是天子赐予的追加一等的“加隆礼”,也就是死者为大,待遇上调一级。


这套九鼎八簋,出土时置于曾侯乙墓中室,制作精美、保存完好。鼎内壁、簋盖内和内壁均有铭文“曾侯乙作持用终”。

九件青铜升鼎,几乎一模一样,通高32.4厘米、口径39厘米,束腰平底,两耳外撇,下有3只兽蹄足,为典型的楚式鼎。


有研究者把这一类平底束腰的鼎称为“升鼎”。但另有看法认为“升鼎”指的不是造型,而是功能,祭祀盛放牲肉用的就是“升鼎”。


不管哪种看法,曾侯乙的这九鼎肯定都是“升鼎”。

图片来自网络

器身饰嵌绿松石的勾连云纹,但如今绿松石多已不见,仅个别部位还残有绿松石。


鼎外壁攀着四条龙形兽,上有精细的鳞纹、圆卷纹等。神兽身体随鼎壁弯成弓形,尾巴分叉上翘,头靠着铜鼎口沿,觊觎着鼎内的美食。

出土时九鼎的口沿上有用竹篾制成的鼎盖,已朽坏。现在博物馆里看到的,就是无盖的了。


考古工作者还在其中7件鼎中发现了残留的牛、羊、猪、鸡、鱼等动物骨骼。

八件铜簋也几乎一模一样,通高31厘米、口径22.3厘米,圆形鼓腹,上有略弧圆形簋盖,下有四足方形底座。


从簋盖到底座满饰连凤纹、云纹、棱形纹、鸟首龙纹等。本来也镶嵌满了绿松石,现在只剩下了凹槽。

盖顶中心为一朵盛开的五瓣花形钮,非常特别。盖缘有3个小兽面衔扣,与器身扣合。

腹部两侧各有一只龙形兽耳,其头部作鸟兽形。这里的龙形兽身体亦弯成弓形,但却是中部凸起为环,与鼎壁上的龙形兽中部内凹正好相反。其分叉的尾巴下卷,也与鼎壁上的龙形兽尾巴上翘相反。

鼎盛放肉食,簋盛放饭食,两者是功能互补。而各自上面的龙形兽也可以算是造型互补。

另外,还配有1件取食用的铜匕,圆头方柄。柄上残留较多的绿松石,还有“曾侯乙作持用终”铭文。

这套文物时间是战国早期,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,藏于湖北省博物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