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常识 >

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(中国人从鸦片战争中学的了什么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1-28 10:39:59    


两次鸦片战争对晚清中国的打击至深,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,不但扩大了外国势力在中国的自由经商权,严重触犯清廷的底线。至于割地赔款,已经不是清廷上下所能顾及的了,最让中国人感到耻辱的是,堂堂天朝上国的首都居然让外人攻陷,皇帝也差点沦为俘虏,这实在是千古未有之大耻辱。

战争结束后,清廷的贵族阶层和精英阶层进行了深刻反思,在战争中与英法联军直接交涉的恭亲王、文祥等人,对外国人的船坚炮利和行事风格有了比一般中国人更清楚的认识,也促进了他们在后来的自强和洋务运动。


恭亲王奕䜣对洋人有很多的认识

恭亲王是满清贵族中最早接触外国人的,恭亲王等人对外国人的认识,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:

1.终于承认技不如人,满清的军器和战斗力确实是不如西方,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,所有人都坚决不承认这一点,只是说洋人运气好,没有遇上能打仗的林则徐。

2.西方人并不保守,他们竟然愿意把先进的军器和练兵的秘密卖给中国人,这在中国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想象的。

3.西方人对中国并没有领土野心,虽然他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占领了北京,但是在签订条约后,便依照规定撤军,把首都交换给了清政府,洋人并不像传说中那样的背信弃义,这很出乎中国人的意料之外。

中国的精英阶层得到了这些颠覆认知的认识后,便建立起了自强的信心和希望,于是他们便制定了意向宏大的自强的计划。

1.通过购买洋枪洋炮和聘请洋教官来提高军事力量,即以夷之计以制夷。

2.自强之路遥远而漫长,短期内不会改变中国军队落后的面貌,因此中国应该学习洋人遵守条约,不因违反条约而引发战争,以争取自强的时间。

有了清朝亲贵阶层的发动和支持,中国自上而下的自强运动便迅速发展起来了。

朝廷的高层有了自强的认知,那么手握重权的封疆大吏们又是怎样的认识呢?


胡林翼面对洋人的船坚炮利,忧愤而死

晚清著名的中兴名臣胡林翼,在与太平天国运动作战时,曾经发现对方使用洋人的轮船运送粮食,在安庆期间,胡林翼惊奇的发现洋人的轮船不用风帆,逆水行船快如闪电,中国的老式帆船与之相比,简直慢如牛马。

胡林翼看到这个景象,惊异不已,随即变得神情恍惚,差点掉到马下,自此洋人器物的精密和先进,让胡林翼烙下了病根,很长时间不敢提及此事。

胡林翼会同曾国藩等人,在安庆找来最高明的工匠和精通数理的学者,共同仿造了轮船,建成以后却无法行动,左宗棠在杭州也做了同样的试验,结果一模一样,各位封疆大吏终于明白,中国人不但器不如人,自己也做不出来,只有老老实实的向外国人学习了。

从此,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便从上到下的开展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