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汉初年,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辛追夫人,皮肤柔嫩、五脏六腑都完整得像刚去世不久,可她的年纪呢?50岁。这还算活得久的!
那时候的五十岁可不是“小长寿”,而是“大难熬”。比起今天喝咖啡怕睡不着、吃辣怕上火,古人五十岁就面临喝水要命的事儿!
生水里各色细菌横行,再加上环境糟糕、医疗条件落后,古人普遍四五十岁就病痛缠身,寿命如同夜来风,吹就走了。
汉朝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辛追夫人遗体,震惊了世界。她的肌肤柔软,五脏六腑也完好得像新鲜保存,保存状态超越了现代很多人的预期。
可这位“仙姿佚貌”的夫人,享年才五十岁!但在那个年代,五十岁可绝对不是“短命”,反而算是相当长寿的“老资格”了。
因为古人们大多在四五十岁前就被各种疾病拖垮了,健康如同沙雕,风吹即散。活过五十岁且能保持身体较好的人,简直凤毛麟角。
翻阅史书记载,古人平均寿命可不高:春秋战国时期人均寿命才二十五岁左右,到了汉代稍微长了点,也不过二十八岁左右。到唐代,平均寿命三十岁出头,宋代提升到三十二岁,明清时代平均寿命约三十五岁。
即便统计方式存在偏差,这也反映出古代人群中,疾病、营养缺失和生存环境恶劣的问题普遍存在。尤其对于普通百姓,因长期体力劳动、营养不足,导致体质本就差,到了三十岁上下就开始腰酸背痛、咳嗽不止。
说白了,那时人们的健康状况是实打实的“满是裂痕的陶罐”,随时都可能“破裂”倒地。
影响古人寿命的关键因素,除了医药匮乏,还有生活环境简直可以称为“地狱模式”。传染病和寄生虫肆虐,公共卫生和个人健康管理几乎是“零”。
与现代人比起来,那时的人即便是贵族生活得也不轻松。长年喝未经处理的水,住潮湿泥地,洗澡是偶尔才“赏脸”,很多高门贵族才到四五十岁也满是伤病。普通人就更不用提了,生活在无医无药的日子里,能活到五十岁,真的是个奇迹。
如今我们喝水讲究纯净、过滤,人人家中饮水机随处可见。可在古代,喝水这件小事几乎是道“生死门”。现代人在山泉或河流旁看到清澈的水流,可能会想象“甘甜如蜜”,然而古人直接饮用这些“天然”水,水中却充满细菌和寄生虫。
你要说煮水吧,那可是个奢侈活儿——生火要烧柴、要费工夫,草木灰满天飞。对普通人来说,花费时间烧开水反而成了次要问题,能找到烧水的燃料都很难!所以喝生水就成了最便捷、也是最常见的解决方式。
水里有多少看不见的病菌?大肠杆菌、轮状病毒、沙门氏菌,个个都够古人喝一壶的。古人靠山水、井水、河水生存,尤其是农耕人家,干活之余随便捧起井水咕噜咕噜灌个痛快,完全不顾水质如何。
常年下来,腹泻、痢疾、霍乱、疟疾这些病就成了家常便饭。到了雨季或夏季,山洪带来的泥水,混入了畜禽的粪便,水中污染更加严重,发病的人更是络绎不绝。
生水中的寄生虫让古人吃了不少苦头,比如肝吸虫、血吸虫这类“慢性病”,让人长期腹泻,身虚体弱,活生生被掏空身体。像张仲景、孙思邈等名医在医书里也反复提到“饮水净化”的重要性,因为治病千百法,预防才是最难得的“上策”。
再来看痢疾,曾被称为“水病之王”。这种病菌感染肠道,一旦染上便会长期拉肚子、发热,甚至引起肠道坏死。在贵族家庭里,食补、草药、温汤、花胶炖汤或许能帮助身体恢复,但普通百姓往往靠粗粮维生,体质不佳,得了这种病要么拖着,要么只能听天由命。
还有霍乱,这种病致命性更强,病发时频繁呕吐、拉稀,短时间内会严重脱水、抽搐,若无及时补水补盐,基本是回天乏力的结局。古代人虽知有此病,却不知根源何在,只好用各种迷信手段“祈求菩萨保佑”,希望能早日痊愈。
古人治病,得找医生,可是医生的医术却因人而异。简单的病痛还能吃草药应付,复杂点的病症就只能靠信仰“拼运气”。
咱们熟悉的草药治疗,那时只在知识较为普及的地区稍微靠谱点,而在偏远乡村,草药还存在用错、用量不准的风险。史上著名的《千金方》、《神农本草经》里记载的药物虽多,但普通百姓能获取的药材极其有限。
对于古人来说,治病不是“有钱就能治好”,而是“有钱也得运气好”,毕竟草药治标不治本,治愈后的复发率很高。而且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机,结果只能听天由命。
除了草药,民间流行符咒祛病的做法。古人相信疾病是“邪气入侵”,符咒就是驱邪的方法,神婆巫师靠着念咒、打神鼓之类,祈求鬼怪离去。
许多疾病在古人眼里带着“神秘色彩”,大病往往要烧香祭拜,有些家人会拿着符咒祈祷,让亲人多活几日,冥冥中求个心理安慰。符咒或许无法真的治病,但却是古人精神上的“补药”。
再比如一些巫术仪式,疾病发作时,巫师用黑狗血泼洒病人周围,希望“净化灵气”。这些仪式在现代人看来很荒唐,但在古人眼里却是一种“保命的信仰”,多少人就在符咒和祭拜中等着病痛痊愈。
贵族们虽然能请到名医,但当时的医学水平毕竟有限。富人请的名医们会开出“千金方”,使用昂贵的草药、珍稀动物器官,甚至海内外的奇珍异宝来调理身体。但哪怕是这些上等药材,也只是缓解痛苦,难以根治病情。
张仲景《伤寒杂病论》中提到很多“温补、驱寒”的药方,对抗外感风寒、寒热错杂等小病大多有效,但遇上瘟疫、烈性传染病,名医也是束手无策。
而民间有一些简易的“治疗手段”,如土方治疗风寒,用艾草熏身、辣椒水泡脚,听着不错,但效果未必可靠。
有时病人因感染发热,家人给盖被发汗,热度反而加剧;有时求医找不到方子,用自家土方熏煮,结果药物中毒。种种误诊误治,反而加重了病情,让病人承受更大的痛苦。
今天回望,辛追夫人的皮肤保持得如此之好令人惊叹,但从医学的角度分析,她的保养背后藏着无数巧合和运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