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常识 >

真菌感染的克星是什么(让医生又爱又恨的抗真菌药物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1-07 08:36:08    

真菌,相比较细菌和病毒似乎更为低调,我们很少有听说出现真菌感染爆发流行的新闻。但其实真菌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,一部分对身体无害,另一部分也会在我们免疫力降低时趁机作乱,引起真菌感染和疾病。


所以越是免疫力低的人群,如老年人或免疫抑制患者就越容易出现真菌感染。而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药物不像细菌治疗药物那样种类繁多。今天,我们来看看一个让临床医生又爱又恨的抗真菌药物:两性霉素B。

真菌杀灭剂

真菌感染大部分都是皮肤粘膜等浅部真菌感染,这样的很少会致命。但是如果出现深部真菌感染,往往病死率会高很多。而且由于真菌感染诊断较为困难,所以在20世纪五十年代之前,隐球菌脑膜炎或其他播散性的真菌感染基本上都是致命的

直到1958年两性霉素B的上市,极大地改善了深部真菌感染的预后。两性霉素B是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,是科学家由链霉菌的培养液中提炼制得的,它通过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结合,破坏真菌细胞膜的通透性,导致菌细胞内钾离子、核苷酸、氨基酸等外漏,破坏正常代谢而起抑菌作用。用于隐球菌、球孢子菌、念球菌、毛霉菌、曲菌等引起的全身感染


副作用大

由于真菌虽然属于微生物,但是属于真核细胞,大部分细胞器跟人类细胞相同或功能相近,所以在杀伤真菌细胞的同时,人体的细胞也会遭受误伤。正所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,两性霉素B虽然对真菌效果好,但是却存在着严重的副作用,静脉用药时要密切监测

它可能在静脉滴注时出现寒战、高热、头痛、恶心、呕吐等,而且几乎所有患者用药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伤。所以在用药时要注意控制滴速,一般每次静脉滴注需要4-6小时,而且还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、电解质等指标。

临床医生对其又爱又恨。特别是90年代唑类等抗真菌药物的上市,给医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,两性霉素B就逐渐不作为首选用药。但是后来人们发现,唑类虽然对肾功能影响小且可以口服,但是它们属于真菌抑制剂,杀菌的效果还是没有两性霉素B作用强。所以对于病情危重的致命性真菌感染,两性霉素B至今还在使用

新剂型的开发

为了降低两性霉素B的副反应,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改造两性霉素B来降低毒性,目前已有两性霉素B脂质体、两性霉素B胆固醇复合体、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等剂型


结语

两性霉素B副作用大,不良反应多,但确是某些致命性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唯一有效治疗药物,所以使用这个药物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用。相信未来,会有更好更安全的抗真菌药物研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