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常识 >

滕王阁序中的孟尝,到底是谁?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2-02 11:18:44    


《滕王阁序》的一句,“孟尝高洁,空余报国之情”中的孟尝,到底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,孟尝君田文,还是东汉汉桓帝时期的孟尝?

我们从两人的简历、主要生平事件、其它补充和作者王勃等四个方面与大家一起聊一聊。

1、两个人的简历

先说孟尝君田文。

孟尝君的父亲靖郭君田婴,是齐国宗室、大臣,曾与田忌、孙斌一起参与著名的马陵之战,杀死魏军著名将领庞涓,是位妥妥的贵族!

田婴有四十多个儿子,田文出生在五月初五,传说对父母不好,田文并不受田婴喜爱,后来田文有一次劝说田婴,不要总想着积累自己的财富,应该让天下有志之士不再贫苦,逐渐受到田婴重视,最后继承了田婴的爵位。

长大后的田文舍弃家业招揽天下才俊,不论贵贱,平等相待,给他们丰厚待遇,世人无不向往,有食客三千之称。

说个小知识,他的封地薛邑有一万人,根本养不起他的食客们。

田文曾经说过一旦有事,“士不外索,取于食客门下足矣”,就是说:

一旦有事儿,不用外人帮忙,我的食客们就能摆平!

由此可见,田文的身份地位、行为处事,就决定了他的一生,充满了波澜壮阔。

反观东汉时期的孟尝就不一样了,他主要生活在汉桓帝时期,通过前几期的视频我们知道,东汉走到汉桓帝时期,可以用“行将就木”四个字来形容。

东羌的叛乱,一次次撞击着摇摇欲坠的汉王朝。

为了应对叛乱,各种苛捐杂税,压榨到皇族、大臣和百姓身上,而王公贵族又将各种压力分摊到百姓身上,也就是说,百姓承担了所有的国家压力。

再加上东汉已经进入士族社会,皇权用特权换取士族们的支持,导致士族在地方变成土皇帝,作威作福;在中央把持朝政,国家利益逐渐向家族利益倾斜

最后汉桓帝开放卖官。

只要有钱,就可以做许多超脱法律和秩序的事情,而这些人一旦上台,又会变本加厉地搜刮钱财,以得到更好的职位,更大的权力。

而所有的压力、不公、荒唐,都砸到了百姓身上,老百姓不堪其苦。

孟尝就是在这种乱世之下,走上历史舞台的。

他年轻时在会稽郡任户曹史,后策孝廉,举茂才,任徐县令(今江苏省),有政绩,升为合浦太守(今广西北海)。

在搜刮民脂民膏近乎普遍化的汉桓帝时期,孟尝没有这样做,反而清正廉洁,对老百姓很好。

由此可见,孟尝的个人修养与时局的反差,更让人瞩目。

在看大人物田文时候,人们更注重的,是位居高位的他“养士”,这一普通人根本不敢想象的标志性事件中的一举一动。

在看汉桓帝时期的孟尝时候,人们更看重的是他在乱世之中的不忘初心,勤政为民

从这一点可以看出,《滕王阁序》里面的“孟尝高洁”,应该是汉桓帝时期的孟尝。

2、主要事件

田文在当时非常出名,秦国派泾阳君到齐国为人质,换田文入秦做丞相。

这里有两个知识点:

一、当时为了达到政治目的或辅助国家战略,经常会派遣皇室子弟去他国做人质。比如秦始皇嬴政的父亲就是在赵国的人质。

二、泾阳君是宣太后最喜欢的孩子,差点成为秦王,宣太后就是电视剧芈月传中的芈月芈八子。

再说田文,他听从宾客建议,没去秦国。

到了公元前299年,齐湣王派田文出使秦国,秦昭王留下田文担任丞相,但有人劝秦王说田文是齐国宗亲,不会全心全意为秦国着想。秦王就把田文囚禁起来,图谋杀掉田文。

最后田文通过“鸡鸣狗盗”的故事逃离秦国,回到齐国。

回到齐国的田文,被齐湣王拜为丞相,公元前298年田文率领齐、韩、魏三国之兵,攻入秦国的函谷关。秦国割地求和。

由此可见,田文的生平更多的是国家级别的大事件。

再看孟尝。

孟尝在合浦(今广西北海)担任过太守。

合浦不生产粮食,但海中出产珍宝。合浦与交阯(今越南北部红河流域)接壤,常常互相通商,购买粮食。

多说两句,王勃的父亲王福畤因为王勃犯罪受牵连被贬交阯郡。虽然都是一个地方,但我不认为他们在《滕王阁序》中有任何联系。

回到孟尝的故事。

合浦郡的之前官员贪婪无比,过度开采,导致珍珠迁徙到了交趾。

从此,客商不来,无钱换粮,路旁多有饿死者。

孟尝上任后,兴利除弊,访求百姓,一心为民。不到一年的时间,离开的珠蚌又回到来了,从此人们恢复本业,商务流通如初。

孟尝被称为明智如神。

成语“合浦珠还”就来自于此,比喻人去而复还或物失而复得,对其人或其物有称美之意。

由此可见,孟尝的生平是一心为民的品质的坚守

再看文中“孟尝高洁”这一句,更多的是说个人品质,而非事件。

3、其它补充

田文名气太大了,导致天下知有孟尝君而不知齐王,齐湣王借着借田甲挟持案,嫁祸田文,田文恐惧,就到了魏国,魏昭王任用他做宰相。

公元前284年,在田文的配合下,魏国同西边的秦国、赵国联合,帮助燕国攻打并击败了齐国。

也就是著名的乐毅伐齐的前半部分,了解历史的都知道,乐毅攻下齐国七十余城,齐国差点亡国。

齐湣王死后,其子齐襄王即位,当时田文在诸侯国之间保持中立地位,不从属于哪个君王。齐襄王由于刚刚即位,畏惧田文,便与田文和好,与他亲近起来。

可见,田文虽是齐国宗室,但经历齐王的不信任之后,对齐国并没有多少的情感可言。

不然他怎么会看着齐国灭国,也没有《滕王阁序》中所说的“孟尝高洁,空余报国之情”所说的“报国之情”。

再看孟尝。

孟尝是会稽人,在汉朝会稽郡属于扬州,与滕王阁所在的豫章郡相邻,而孟尝的主要生活范围,也在扬州范围,与前篇的“人杰地灵”可以匹配。

合浦盛产珍珠,财产容易积蓄,他手中掌管的珍宝,价值无数,但孟尝分文不取,只身一人称病辞职,而他离开的时候官吏百姓们抓住孟尝的车子恳求他留下。

最终他悄悄离去,隐居在僻(pì)野水边,田间耕作,隐藏才华。周围人仰慕他的高尚道德,搬来和他住在一起的有一百多家。

孟尝是没有治理的才能吗?没有才华吗?

在了解了当时的历史背景,我们可以推断:

孟尝是一位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国为民的人,那么他之所以辞官,大概率是因为当时的政治昏暗,政治抱负无法施展,只能过隐居生活,以铭心志。

而他被当朝尚书同郡人杨乔上书大力推荐的时候,朝廷也没再次启用,孟尝七十多岁,死于家中。

一腔热血,只能耕耘在僻野水边的田野里,涂抹在历史的长河之中。

后人为了纪念孟尝,为他修建了海角亭,位于合浦县廉州镇西南面,今廉州中学内。

我们可以看到,孟尝更接近“空余报国之情”。

4、作者王勃

《滕王阁序》的作者王勃跟孟尝更加接近,都当过官,也有一生的报复,区别就是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。

孟尝所处的是乱世,王勃所处的是治世。

孟尝年纪大了,王勃还很年轻,所以这个时候更是报国之时!

孟尝辞官,这是退避的行为。

王勃不要,他要抓紧时间,迅速投身报国行列!

而王勃与孟尝君田文,几乎没有相同之处,所以即便在《滕王阁序》中提及孟尝君,也会从其他角度来讲。

综上所述,“孟尝高洁,空余报国之情”说的是汉代孟尝。